AI+商業思維:軟體工程師如何擁抱趨勢,提升職場價值 - 游舒帆
tags: WebConf2024
簡報
https://gipi.tw/webconf-2024-ai-and-business-thinking/
共筆
https://hackmd.io/@webconf/BJ2N6ksMke/%2FKkTRz5AqQ5WtksSdtm-dIA
AI 會取代軟體工程師嗎?
- 會的一派
- AI 無所不能
- 人類能做到的,AI 只會做得更快更好
- 不會的一派
- 人有不可替代性,例如:揹鍋、扛責任
- 只會成為人類完成工作的工作
- 涉及人與人之間的問題,還是只有人可以處理
INFO
AI 不是個謀生工作,而是解決問題的工具
讓問題解決成為你學習 AI 的動力
案例
講者為了學習 AI Alignment 的問題, 讀了許多文章、影片,用本來的方法要兩天才能完成資料收集與整理 再花一天,才能將理解的資訊寫成一篇文章
用 Perplexity 篩選值得閱讀的, 再使用 Youtube Transcript 擷取影片字幕, 靠 NotebookLM 做摘要與釐清資訊 講者利用這些,前後大約 5~6 個小時。對比原先的3天,時間縮短了超過 2/3
INFO
研究 AI 的動力在於,我有很多想解決的問題
職涯如何過得更好?
傳統職業競爭
傳統的職業競爭是金字塔型,一個蘿蔔一個坑, 需要花上大把的時間去跟別人比較,並且持續強化我們的焦慮感與壓力
除了這條路,我們還有其他選項嗎?
要不要試試別條路?
100萬個四萬月薪的工作,不如100個十萬月薪的工作 機會多不如機會好,但好機會得自己創造
純技術相關的職缺很多,純商業相關的職缺也很多,可能都有 10 萬個,但市場上會需要技術 X 商業的職缺相對很少,可能只有 100 個,兩者之間相差了千倍
一個人的職場價值並不是自己說了算,而是回到市場機制思考,看看市場上有誰願意為你的價值付錢
要跳脫金字塔競爭,得學會發展自己,並懂得經營市場
Part 1. 發展自我,取得新的技能組合
若要作出選擇,就選對長期發展有利的那邊
講者: 熟悉技術、有很好的解決問題能力,又能言善道,除了技術工作外,我還能做 presale 以及顧問
技術 X 口才 → Presale / 顧問 / 講師 技術 X 產品開發 X 行銷 → 產品經理 / 行銷經理 技術 X 商業 → BU head / 產品總監 / 營運總監 / 科技作家 管理 X 社群影響力 → 招募加速器 / 流量放大器
發展自己的技能組合
工作策略
- 極大化個人學習
事情高度重複 → 盡可能將這件事自動化,目的:工作資歷能持續累積 手上有許多雜事 → 主動去爭取高價值的工作,讓老闆覺得雜事在他身上浪費
INFO
做能學習與累積能力與資歷的工作,專注於高價值任務,避免俗事纏身
- 用最少的時間做好 KPI 不過度追求獲得最好的績效分數 → 績效是基於公司目標而設計,我有我個人想追求的目標
兩者契合 → 邊做喜歡的事,一邊創造高績效 兩者無法契合時 → 想辦法在公司目標上能做到 80 分以上,但不追求 100 分,保留時間在個人學習成長上
INFO
不追求 KPI 極大化,不是交差了事,但也不需追求完美與超標而過度投入
- 做有熱情且能累積的事 盡可能思考綜效(同時照顧到多種需求,或者能兼顧長短期) 難以兼顧時 → 選擇長期
INFO
現在做的事,可以為未來的自己增添價值,可能是薪資、人脈、機會、名聲、快樂
小結
INFO
我們很難預測 AI 的發展,但我們可以專注的發展自我
Part 2. 做有價值的事
企業內溝通(跟上級) → 永遠用老闆在意的事溝通
只要轉變說話的內容,你也能取得跟業務一樣的話語權 例:
- 多接一個案子人力會很吃緊 v.s. 多接一個案子會造成資源排擠,導致 A 專案 delay,公司可能因此損失 500 萬
- 技術債不處理會衍生很多問題 v.s. 技術債影響了多少客戶,帶來多少退費,以及造成工程師多少重工,而這些重工換算成薪資又是多少錢
INFO
溝通同一件事,但說話方法不同,你就會獲得不同結果
工作策略
- 清楚陳述自己的工作價值
INFO
用他人理解的價值說明,最簡單的就是商業價值
- 主動投入在有價值的任務上 主動去認領高價值任務 搶手 → 快點出手 棘手 → 願意認領,獲得學習機會,得老闆的肯定
INFO
不要等別人安排你去做那些無價值的事,而是識別價值,主動認領
- Show, and tell 適時地凸顯自己的貢獻,試著讓上級買單 → 更願意讓你晉升、加薪,或者拿更多獎金 千里馬不能只在原地等待伯樂,而是要主動出擊
INFO
做出成果來,主動呈現,不是為了邀功,而是在練習自信地說出自己的價值
Part 3. 找到你的潛在客群
在選擇工作時,把重心放在理想職位與潛力職位上
講者選擇技術管理的職務切入
習慣每隔一段時間就跟獵頭聯繫,跟他更新經歷,讓他幫我物色一些可能的工作機會,讓我能藉此判斷自己當下的市場價值
講者轉職的一年後,獵頭介紹給講者的工作大多都是 VP 等級,且薪資相較於一年前,平均大約有 30%-40% 的漲幅
INFO
理解市場,讓我清楚的知道我個人現在的市場價值到底在哪,也讓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確
結語
讓自己變得更獨特,學習定位自己,跳脫傳統競爭 知道什麼才是有價值,讓自己活出高價值 理解市場在哪,把自己賣出去